時光有序,萬象賦新。
2024新年伊始,“遇見·預見”基因組醫學與生命健康開年演講在鐘靈毓秀的江西贛州和君小鎮盛大開幕。會場內座無虛席,線上近萬人與會,共同見證了一個智慧與前瞻思維的碰撞場,一個邁向健康未來的啟航點。
在這里我們有緣“遇見”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這里我們一起“預見”未來,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前瞻產業發展方向,共同推動基因組醫學事業的發展。
本次開年演講由合因科技、和君集團、和君職業學院共同主辦。
活動開場,合因科技總經理何怡主任醫師作為主持人表達了對線下及線上觀眾的熱烈歡迎,對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武漢百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祥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以及Bionano等公司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隆重介紹了本次演講的第一位講者,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基因組醫學與遺傳咨詢專家沈亦平教授。他為我們帶來了“基因組醫學怎樣幫助你活到100歲”的主題演講。
何怡主任醫師開場主持
基因組醫學怎樣幫助你活到100歲
沈亦平 教授
回顧往屆開年演講,2022年我們從“概念”出發,強調了基因組醫學作為生命健康之門及教育和科普的重要性;2023年我們聚焦“理念”,強調人人基因組,傳遞基因組關乎所有人的健康與疾病預防這一重要認知。
2024年,以基因組醫學怎樣幫助你活到100歲為引,從護衛生命和整體健康的理念出發,沈亦平教授認為如何將基因組醫學的理念和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是實現保障民眾健康最重要的一環。
“護衛生命”健康管理助推長壽
回顧我們的壽命增長曲線,截至2020年,中國人平均壽命已達到78歲,百歲老人人數居世界之首,從生物學角度看,達到100歲的壽命是可及的。然而在現今“對癥治療”的醫療模式下還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從健康現狀來看,癌癥和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兩大類疾病。需要從理念與體系上解決比如以下一些問題:
只注重治,不注重防,片面依賴藥物和手術:
心外科醫生每天忙于做心臟搭橋手術,但是如患者不從病因上了解風險,不改變生活方式,依然無法阻止心梗復發;或者由于遺傳因素,這一類人群是得冠心病風險很高的人,下一代可能也會得同樣的疾病,早做基因檢測,早預防尤為關鍵。
“預防為主”的策略沒有體現在應對非傳染性病中:
非傳染性疾病,包括330多種常見病及10000多種罕見病, 是現在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孕前基因常規(綜合性攜帶者篩查)可有效預防絕大多數的父母傳遞而來的單基因罕見遺傳病。脊髓性肌萎縮癥就是這類疾病中比較典型的一種,對于這一類疾病, 預防仍然是最好的治療。
對健康的理解較為狹隘,大多數人只會在有癥狀時才去關注健康: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中國幾億人患高血壓,但能做到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的人群比例只有其中的4%。其原因包括認知不到位,不夠重視,或者生活忙碌,缺乏管理,
還有一部分經基因檢測結果得知經常服用的藥物都不夠有效,最有效的一類藥物唯獨沒有用上。如果及時反饋療效,通過基因檢測指導健康管理,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效果。
缺乏全程跟蹤關注每一個人生命全周期的真正意義上的家庭醫生:
醫生普遍缺乏對患者的持續關注,如能建立個人系統性的健康檔案,基于基因組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及時評估健康狀態并開展個體化的有效干預,活到100歲不是夢。基因組醫學為健康長壽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與保障,能不能達到關鍵在于認知和行動。
“整體健康”:一種生活方式
整體健康是有目的有意義地生活,以主動、負責、最大限度地提高軀體、精神和心靈的健康為特征的生活方式。
為達到整體健康,我們需要關注的是“what matters”(什么是重要的) 而不是“what’s the matter” (您怎么了)。以和君小鎮作為整體健康的范本和理念出發——實現個人價值,推動社會價值,光大普世價值,通過內在的修養和外在的實踐,實現個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共生。
今天對于基因組醫學重要性的普及,其意義相當于在解放初期普及飲水衛生,在2000年前后普及使用降脂降壓藥,現在水應該燒開了喝,高血壓應該吃降壓藥已成為常識,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將了解自己的基因作為常識,通過了解基因層面的風險,體驗以整體健康為目的的管理。
士與大夫——我心目中的沈亦平教授
王明夫 博士
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博士作了題為《士與大夫——我心目中的沈亦平教授》主題演講。
沈亦平教授,一位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成為頂尖基因組醫學專家的學者,選擇放棄在美國的工作與生活,回到中國致力于基因組醫學的發展與普及。他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跨國的學術旅程,更是關于才華、熱情與使命的深刻詮釋。
故事開始于沈教授定居于和君小鎮,這個安靜的小村莊見證了他從國際學術界的成功轉變為服務于祖國、致力于教育和醫療事業的決心。在這里,沈教授不僅深耕于基因組醫學的研究,還親自參與農作和民眾健康的指導,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民眾的關心。
沈教授的職業生涯充滿了亮點和成就。他在美國期間,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在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工作期間,他不僅推動了基因檢測與遺傳咨詢的進步,還培養了無數醫學人才。然而,他的心始終系著中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則關于中國孩子罕見遺傳病的新聞,這激發了他回國的決心。他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幫助更多的中國孩子和家庭。
回到中國后,沈教授積極推動基因組醫學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基因組醫學的臨床實踐與基因組醫學基礎建設。他的工作不僅局限于學術研究,更深入到各級醫院、深入鄉村和社區,致力于培養基因組醫學時代的遺傳咨詢師、臨床與實驗室專家和遺傳咨詢師,普及基因組醫學知識。為推動基因組醫學的教育培訓與臨床實踐做出了突出貢獻。
沈亦平教授不僅僅是作為一位知識分子的成功,更是作為“士”和“大夫”的典范。他的生涯和成就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純粹與執著、情懷與擔當。他的人生旅程展現了一個科學家如何將個人的成就轉化為服務于社會的強大動力。沈教授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學者和醫生,更是一位真正投身于改變世界的先驅。他的故事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
主題演講之后,主持人何怡主任醫師呼吁,每個人都是行動的推動者,每個聲音都可能激發變革。基因組醫學為人類健康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讓我們攜手努力,通過基因組醫學和整體健康理念的普及,讓人人都能擁有健康長壽的美好生活。
何怡主任醫師作謝幕致詞
2024“遇見·預見”基因組醫學與生命健康開年演講活動圓滿結束,祝愿大家新年快樂,健康平安,闔家幸福!